从新能源赛道爆发之初,汽车行业注定有一段血雨腥风的历程,边缘品牌会陆续走向被“整顿”之路。“反复死亡”的威马已经成为前车之鉴,而如今薛定谔的高合打响了2024年的第一枪。
2月18日,高合汽车在复工的第一天宣告停工6个月,并且还对员工的工资进行了分批次处理说明。在此前高合的内部全员大会上就有1月工资延期发放、取消年终奖、工厂禁止进入、建议员工自寻出路等传闻流出,现在看来这些消息基本属实,高合也确实走到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
早已危机四伏
停工停产、负面缠身的高合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目前不管是车主、员工还是供应商在社交平台上维权的帖子已随处可见。
有媒体采访到相关人员,他们纷纷诉苦,其中有高合直营店店长表示这两年来高合一直在走下坡路,3年了还没有交付和售后中心只能借经销商的场地来完成交付工作;有合作的相关供应商则表示高合出现频频拖欠账款的现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金额高达近千万元;
从去年开始高合资金链存在断裂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救命的中东资本最终也未能达成合作,曾对融资不屑一顾的高合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局面?
要说高合可以用“出身高贵”来形容,高合的创始人丁磊是投身中国合资时代的第一批汽车人,他在行业摸爬滚打23年后又进入政界沉淀,期间曾经主导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落地,在习得一身武艺后丁磊决定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而彼时在一些造车新势力还天天苦于为融资路演奔波之时,高合的资源就好的令人羡慕,母公司华人运通有美国原始资本和强大的政府背景投资,“不缺钱”让定位高端的高合有一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优越感”。
根据数据显示,相比于蔚来完成20轮融资金额超千亿元来说,高合能查到的融资仅有50亿,再加上高合在2021—2023连续三年的销量分别仅有4237台、4839台和4829台,内外交困导致资金难以正常周转。
其实,资金破裂只是高合内在问题的一种具象表达,而真实原因也代表了当下同种模式造车新势力的核心问题。
行业镰刀挥向谁?
高合之困映射到了全行业,根本原因还是存在产品规模、技术壁垒、组织效率种种问题。
刘慈欣在三体中曾说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对于微博简介是“高端电动汽车就选高合”的高合率先推出两款车型HiPhi X和HiPhi Z定价在当时属行业较高水平,售价57万-80万元被称为是有钱人的大玩具,这两款车并不能为高合扩大市场规模,而去年高合真正的走量车型HiPhi Y战略却晚来风急在市场上也没有奏效,显然高合的市场反应无疑是落后了一大截。
除了市场规模外,高合的产品功能也常常被消费者诟病。“十几个摄像头,硬件配置拉满还不能实现盲区倒影”、“语音功能拉胯”、“销售不懂产品”、“一大堆摄像头,智驾几乎没有”……。而且事实上造成这些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合没有核心的自研技术,像三电、底盘等虽然都是好东西但都是采用外部供应商,且内部没有贯通整合导致好料却无法实现基础功能。最后只留给大众炫酷外表下的空洞感。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出身富贵的高合对于市场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它既没有像造车新势力有那种时刻自危的警惕感,也没有比亚迪长安的多年造车底蕴,在刀刀见血的市场根本支撑不起丁磊奢侈的“理想主义”。而所有的品牌都应该认识到,对于高端产品来说本身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沉淀的。
在汽车刚发展之初,美国在巅峰时存在过1500个汽车品牌,小体量的品牌最后要么被行业巨头价格战卷死,要么成为巨头的一部分被收购,否则就是你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继续发育,不然加速洗牌的市场留给挑战者的想象空间不多了。
最后,据相关媒体报道,高合目前的策略是降本清库存,然后等待资本热钱或者被收购。6个月后,高合会通过何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得而知,但仍有一批热衷用户期待他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