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众途锐:车内氛围、细节处理与技术含

首先说说它的氛围

通常来说,起步价在50万元以上的车,氛围与普通车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即使不怎么接触车、对车比较陌生的人,只需打开车门,就会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扑面而来的气息,能让您立刻领悟到,这不是一辆便宜车。

就好比酒店。普通车给人的感觉,大致上是两星级或三星级的酒店,而途锐车里的氛围, 犹如四星级酒店。

当然,我指的是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最近几年,接触过一些售价不菲的新势力产品,发现,他们的车无论定价多高,也没有上述感觉。这是我个人的真实感受,没夸张。

也许有人不信。

还是拿酒店做比喻,国际品牌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的那种氛围,多数都是非常独特的,非国际品牌的同级酒店,可以把面积做的更大,但很难复制出那种氛围。

与同平台的卡宴、添越相比,途锐不能算作“豪华车”,它的起步价比同级的奔驰GLE和宝马X5都要低,但是,在氛围方面,它一点儿也没缺失,这个级别的车、所应该具备的氛围,它完全具备。

汽车朝向智能化发展,不是什么新鲜事儿,40年前的科幻小说里就有所展现,眼下,只是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目标走而已。在现阶段,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内饰在追求“科技感”方面过于激进,差不多就是把科幻影视里的设计,直接搬进汽车,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在科技与传统之间做出良好平衡,需要花点儿心思。

途锐的内饰,我认为还不错,它没有简单地竖起一块液晶屏,而是将其与原本就比较温馨的设计语言,融为一体。既不失科技进步,又满足了这个级别的消费需求——坐在车里,要获得一定层次的享受。眼前所见,很养眼;车内氛围,很独特。

氛围之感,其实很难完全靠文字传递,最好的法子,是亲身体验。就拿氛围灯来说,20多万元的车也有,似乎没什么稀奇,但这里所说的,不是“有”与“没有”的问题,而是不同级别的车,所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只能由您自己,亲自去感受一下——或许,您就会同意,我这一大段关于氛围的讲述。

接着说说细节处理

对于一辆50多万元起步的车来说,内饰讲究一些,理所当然,但细节方面的打磨,未必全能做到精致。途锐在这个阵营里,属于相对便宜的车,肯定无法与豪华品牌相提并论,但它仍然具备一些亮点,充满了人性关怀。

比如,全景天窗配备了遮阳帘,帘的做工相当精细,一看就知道是个品质货。由此想到,最近接触过的好几款车,都宣称天窗玻璃能自动防晒,可烈日之下,害得我到处找报纸和胶带,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昔日的裱糊匠。

再比如,它的遮阳板分为两层,打开第一层,与常见的设计、包括化妆镜和照明灯,没什么不同。

如果侧面有阳光,不想被晒,就把第一层遮阳板转过来,再把第二层遮阳板降下。

这个设计实在太贴心了。

不知道别人,我自己非常需要这种设计。出于安全考虑,我的车的第一排,左右车窗从不贴膜,而最为有效的防晒,是借助遮阳板,但是,每当把它转到侧面,正面又暴露出来——我喜欢把遮阳板永远降下,因为我很讨厌这几年,路上逐渐增多的“闪光灯”,闪的眼睛很不舒服。

还有,每当外界光线变暗,车内不仅会亮起氛围灯,车顶也会有两道微弱的照明,光线十分柔和,既不会让车内陷入全黑,又能做到不影响驾驶。

前排电动座椅是标准配置,有趣的是,它的椅面可以电动伸缩。如果您的腿比较长,对标准椅面的支撑,不太满意的话,就让椅面伸展出来,延伸的幅度约为40毫米。

储物空间的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主要是材质与做工,比较精细,比如副驾旁边的“网兜”、储物盒里的贴绒,等等。

行李厢地板,是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做工也没马虎,不仅板材较厚,内外均贴有绒面,还配备了个支撑杆,就像发动机仓盖那样,给使用带来便利。

说到行李厢,多啰嗦几句。途锐的外观尺寸并不大,行李厢容积却不错,厂家的数据是810升,我用4个24英寸行李箱试了试,并排放入,还有一些富裕空间。

于是,换上2个26英寸行李箱(我手头只有俩,要是有4个就好了),依旧还有富裕。根据尺寸推算,遮挡帘以下,可以并排放入4个26英寸的行李箱。

把遮挡帘收起,上面就能多放一个箱子,由此得知,总共可以容纳5个。对于家庭来说,这个成绩恐怕已经是很棒的了,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操作方面,空调控制面板集成在中控屏里,与时下的流行保持一致,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也是触控操作,以上两点,不如实体键来的方便。但在中间平台上,它没有跟风,全部保持实体键,其中最好用的,是音量控制拨轮,以及中央扶手前面的两个旋钮,分别用于空气悬架和驾驶模式。

最后说说技术含量

虽然放在最后,但底盘与动力,才是途锐最具技术含量的地方,也是它“最值钱”的部分。毕竟,无论汽车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它是一台行走机器的本质,电脑与互联网的加入,使其功能大幅度扩展,被誉为科技出行,本质其实没变。

途锐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最初定位于硬派越野,它的这个硬派是真的,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观很酷的层面,连续3年在达喀尔拉力赛中夺冠,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中,底盘当中的前后悬架,都是多连杆独立式,配以空气减振。下图是后悬架,您注意看,下横臂的上面,不是常见的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而是一个橡胶制成的气囊,这便是在乘用车里,比较贵的车才用的空气悬架。

这是前悬架的上半部分,从这个角度,空气悬架当中的气动减振器,看得更清楚一些。

空气悬架可以做到软硬可调与高低可调,能够更好控制车身姿态,提高舒适度,提高通过性。刚才说到,中央扶手前面有两个旋钮,其中之一是空气悬架的控制键,可以根据需要,抬升或降低底盘,操作时,仪表盘上会有相应的显示。

下面这张图,是底盘处于最低状态,轮胎与轮眉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抬升底盘之后,轮胎与轮眉的间距,随之增大,里面的减振器,此时都能看到。

底盘升高的幅度,分为普通、载物和越野,在越野模式下,底盘升高约25毫米,此外还有个越野+,升高幅度约为70毫米。如果遇到坎坷,借助这个功能,就有可能安然通过。

在技术方面,另一个值得夸耀的,是由托森差速器构成的全时四驱。早在皮耶希时代,托森差速器首次进入大众集团的奥迪,诞生出第一代quattro四驱系统。此后,奥迪车队连续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奖牌拿的实在太多,以至于国际汽联后来规定不许用quattro技术参赛。

这几年,电子四驱已经出现,与之相比,托森差速器所构成的机械四驱,可以让动力按需分配,避免浪费,因而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机械四驱的可靠性与耐用性,相当出色。

从配置可以看出,当年我试驾过的第1代途锐,强调越野,性能与纯粹的越野车不相上下。这次试驾的第3代途锐,舒适与城市处于更主要的位置,尽管如此,它的性能,还是远超街面上的许多SUV车型。该车前后轴的扭矩分配是4:6,极端情况下,前轴最高可获得70%的扭矩,后轴是80%。由于条件限制,我没能进行通过性体验,据同行此前的测试,无论前轴、后轴、交叉轴,还是最为极端的单一前轮或后轮,它都能通过。也就是说,托森中央差速器与四轮电子限滑搭配,具备较强的性能。

目前进口到我国的途锐,动力分为2.0T和3.0T,发动机纵置,2.0T是四缸机,比功率0.071千瓦/千克,3.0T是六缸机,比功率0.092千瓦/千克。毫无疑问,如果愿意多花几万块钱,还是3.0T更好。毕竟,V6发动机的平稳、舒适与性能,都值得称道。根据厂家数据,2.0T的百公里加速6.8秒,3.0T是5.9秒。

我试驾的这辆车,是2.0T,它的变速器和3.0T一样,也是8AT,具体感受是:

1,初段加速偏向沉稳,油门反应不是很敏捷,呈现出一种四平八稳的态势。如果希望疾走,需深踩油门,更强的动力才会显现。

2,中后段加速非常持久,尤其是80往上,经常是感觉没怎么踩油门,时速已奔150,赶紧抬脚,以免被罚。

3,挡位切换基本无感,十分顺滑。急加速时的降挡亦很积极,动力衔接很好。

上述第一条感受,在我的预料之中,中大型SUV配2.0T,往往会在起步阶段,感觉不够给力。换成3.0T,立刻激情四射。

不过,绝大多数驾驶者,或不具备相应的驾驶技术,或由于交通环境的制约,或出于性格、安全、身体等方面的考虑,在日常使用中,几乎从不把车开到极限。尤其市区,稳稳当当随着车流,是特别普遍的用车场景。在这种情况下,舒适比动力重要。

说到舒适,途锐基本做到了。空气悬架所带来的那种特有的稳重感,在它身上体现的挺不错,感觉很舒服。尤其是在高速状态下,它的表现会让您觉得:1,还得是德国车;2,这笔钱花的值。

驾驶模式的选择分为7种——经济、舒适、标准、运动、个性化、越野和雪地。对于2.0T的车来说,如果在盘山公路上疾行,不妨改成运动模式,换挡延迟,转速提升,感觉更有劲儿。

在个性化选项里,方向盘分为标准和运动,底盘分为舒适、标准和运动,驱动分为标准、运动和经济,空调分为标准和经济。这是个挺有趣的选择。但它毕竟是一辆原汁原味的德国车,许多方面更富于质感,其中就包括方向,要么标准、要么运动,根本没有轻柔的选项。大概从2008年开始,国产的大众车,转向助力有些偏向亚洲,追求原先那种感觉的话,只能是进口车。

作为一辆进口车,质感依旧,但能耗没有依旧,而是与时俱进。这方面的功劳之一,是发动机转速——时速80公里,发动机转速约1250转,时速100公里,约1550转,时速120公里,接近1900转。昔日时速120,转速过3000的情形,一去不返了。

买得起途锐这个级别的车的消费者,恐怕不太在乎油耗,但作为一项指标,不能不看——2.0T标定的是9.18升/百公里,3.0T是9.9升(均为WLTC标准)。拿到车的第一天,我在北京市区跑了将近1个小时,没怎么堵车,平均时速30公里,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9.5升。

当天晚高峰,驾车从公司回家,18公里的路,走了1小时15分钟,比我平时骑自行车慢了15分钟,仪表上的油耗,升至11.5升。这是此次试驾中,出现的最高油耗。

随后,驾车沿京津塘高速公路,从北京前往天津塘沽,路况比较好,除少数几次遇到慢车、以及大货车借道超车所构成的阻碍之外,全程基本保持匀速,按限速驾驶,抵达时,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6.4升——这是此次试驾中,出现的最低油耗。回程走限速较高的京津高速,平均时速115公里,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7.8升。

试驾结束,归还车辆时,仪表显示共行驶554公里,总的平均油耗是9.5升,续航还剩下400公里。

总之,这辆第3代途锐,与20年前的第1代途锐相比,定位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它变得时尚了,氛围变得更符合它的身价,车内车外的诸多细节,都显得挺讲究,空气悬架与全时四驱是它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因此创造出很好的性能。

所有这些,汇成了享受。

与它相比,第1代途锐有点儿像个单纯的户外爱好者。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没有好与不好,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需求。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