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去世:曾两次担任“救火队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希,雷晨北京报道

1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于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周道炯的遗体告别将于近日在八宝山举行。

周道炯是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在证券市场有“救火队长”称,也曾被称为“为中国金融改革而生的人”。此外,周道炯曾任建设银行行长10年久,见证了建设银行的发展历程。

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去世:曾两次担任“救火队长”

“我是长期从事财政、银行工作的。年过花甲际,仍有幸两次参与证券工作,历时数年,实在是意想不到,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吧。短短的几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五味俱全,攻击谩骂、威胁恐吓者有,赞扬奉承、求救者亦有。真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感。”周道炯曾这样谈到。

51岁时调任北京

公开信息显示,周道炯出生于1933年12月,安徽歙县人,是教授,高级经济师。曾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周道炯早期的工作主要在安徽省内,曾历任歙县财政科干部、徽州专署财政科科员、《安徽财政》编辑、副主编,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副厅长、厅长,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正是在安徽这段时间,周道炯逐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财政干部。

1984年12月,周道炯在51岁时调任北京,出任建设银行行长。1992年10月起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常务副主任;1994年4月至1995年3月任国开发银行副行长。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在周道炯任职期间,建设银行完成了从“以财政职能为主的行政化的银行向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并举的国专业银行”的重大转变。1988年开始启用行徽行歌,并于1993年按照中央要求在四大行中率先开始商业化改革,正式分离财政职能等政策性业务,逐步改变了建行的行政化银行印象。

“建设银行过去名为银行,但看不到钞票,与老百姓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当时,很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建设银行是干什么的。我有一次出国访问,翻译把建行译成‘中国建筑公司’,说‘中国最大建筑公司的老板’来了。”周道炯曾在证券日报专访中这样谈到。

在周道炯带领下,建设银行开办现金和居民储蓄业务,从1986年开始,建设银行开始拓展国际金融业务。1986年开办外汇业务。从1987年建设银行开启第一个大型海外融项目——在国计划外为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进行海外筹后,一大批项目陆续接上,建行逐步走向国际金融市场。

对于建设银行走过的改革道路,周道炯感触最深的、谈得最多的就是“不失时机”和“锐意进取”。作为改革者,他总是敏锐地抓住时机,大力推动改革;而他又总是强调自己担当风险,鼓励下属往前冲。

临危受命的证监会主席

据记者梳理,周道炯谈到的“两次参与证券工作”,是指他先后任命为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中国证监会主席的经历,两次经历都颇有“救火队长”的味道。

1992年,震惊全国的深圳“8·10”股票认购证事件发生后,中央决定加强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并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周道炯当时被任命为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在证券委任上,周道炯组织起草出台了国务院6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及第112号令《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两件是当时扮演中国证券市场法规的重要角色,对推动证券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1993年,周道炯被抽调参与组建国开发银行。1995年3月,周道炯再次临危受命,接替刘鸿儒出任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在任上较好地解决了“327”国债期货事件和“琼民源”事件,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期间,周道炯推动了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加强上市公司治理、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等。他还积极推动本市场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国际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道炯上任伊始,上证指数在600点左右,沪市日均成交量约6亿元。周道炯离任的时候,沪指涨逾1100点,日成交额约100亿元。

周道炯对于证券市场也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名言。周道炯认为,应当对本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也谈到虚拟经济要贴近实体经济并重视创新。

“虚拟经济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规模要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另外,在风险可控,有助于全局性目标实施的前提下,应当鼓励适度的金融创新活动,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周道炯曾表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