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关税风波尘埃落定,法国笑了、德国哭了、中国拼了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下,我国凭借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甚至在去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然而在我国新能源出口第一目的地欧洲,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欧盟为保护本土电动汽车市场,以及加速电动汽车本土化生产,试图分级加征临时关税,精准打击了自主品牌的海外进程。

这一主张在10月4日尘埃落定,欧盟进行了投票,最终确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此举无疑加剧了中欧之间更广泛的贸易冲突。

欧盟将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对上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分别加征35.3%、18.8%和17%的关税;对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进口汽车加征7.8%的关税;另外,对其他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统一加征20.7%的关税。

据悉,关税将从下个月开始正式实施,为期五年。知情人士透露,在投票中,有10个成员国(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波兰)投票支持,5个成员国(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投票反对,12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芬兰、希腊、卢森堡、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弃权。

#中国车热销让法国愁上加愁#

其中投支持票的10个成员国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就是法国。尤其是从2024年9月27日起,法国新上任的外长让-诺埃尔·巴罗宣布,法国将“绝对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如此坚决的表态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事实上,在此之前法国对中国车企也一直保持敌对态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自主品牌崛起占据了不少法系车市场。

法系车曾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雪铁龙、标致、雷诺都有过高光时刻,但中国车市的几次转型法系车都没跟上步伐。

90年代雪铁龙凭借设计和性价比在整个车市站稳脚跟,一度成为家轿代表,但十几年前中国开始流行SUV车型,并且“大就是好”的观念影响了这一代的消费群体,彼时法系车却未能调整战略,仍坚持传统的三厢轿车设计,至今也没有一款能打的SUV车型,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

近些年,中国市场大力推广新能源转型,法系车再次跟丢,到了2024年市占率仅剩0.2%,再加上中国市场内卷严重,法系车在中国市场基本翻身无望。

所以法国车对欧洲大本营的守擂就显得尤为紧张,2023年9月,法国制定了到2027年生产百万辆电动汽车的规划。2024年7月份,法国新车销量为12.6万辆,其中纯燃油车占有率为29.6%,混合动力汽车占有率为38.3%;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17032辆,占比13.5%;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9174辆,占比7.2%。

同一时间的自主品牌,也已经凭借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外的大型车展上大放异彩,推出了不少高颜值、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电动车型,国外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前不久,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经济学家 前法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休伯特·泰斯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法国、德国等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落后了。中国在不到10年的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的技术进步。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猜测法国很担心任由中国品牌在欧洲占据市场对它们不利。致使法国自加征关税事件以来,一直在欧盟内部煽风点火。

#德国车企怕被反噬集体反抗#

再来看投反对票的成员国,其中德国坚持认为,欧盟委员会不应该引发贸易战,中欧需要协商解决方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在投票结束后不久即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投票结果将严重损害全球合作,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于其表面的一点好处。

临时关税生效的前一天,VDA还发表声明,敦促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计划,担心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将损害向中国出口汽车的欧洲制造商。

众所周知,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重要合作伙伴国。在欧盟宣布加征关税的第一时间,德国三大车企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迅速作出回应,一致反对初裁及加税决定。

其中,宝马集团在6日的声明中指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损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企业。加征关税还会限制对欧洲消费者的电动汽车供应,从而延缓欧洲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进程。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认为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欧盟委员会拟定的征收反补贴关税是一个错误,这可能会导致深远的负面结果。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在“柏林全球对话”节目上表示:“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他们是想摧毁我的商业模式,让我在经济上无法生存吗?”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在接受德国当地媒体《星期日图片报》采访期间表示:“不应该是惩罚性关税,应该给予在欧洲投资的中国车企相应的优惠。那些在欧洲本地投资并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与当地公司合作的中国企业应该在关税方面获得相应的优惠。”

不难看出,这几家汽车集团很担心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导致最终损害欧洲汽车集团的利益。毕竟,从数据上看,去年德国对华乘用车出口额是中国进口额的三倍多,零部件供应商的出口额则达到进口额的四倍。

#中欧博弈未完待续...

弃权的西班牙则希望中欧能继续推进电动车关税的谈判,西班牙经济部长Carlos Cuerpo表示:“我们需要取得适当的平衡,以确保既能捍卫我们的汽车工业利益,同时避免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贸易对抗,这对所有人都有害。”

瑞典和沃尔沃汽车也希望中欧在电动车关税上达成更好的协议。瑞典针对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的立场是,希望双方能就这一问题达成更好的协议,避免在向欧洲进口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时缴纳高额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欧委会表示,欧盟和中国将继续努力探索替代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必须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能够充分解决委员会调查所确定的损害性补贴,并且可监控和可执行。

虽然加征关税的提案获得通过,欧委会仍会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两方在关税问题上仍有斡旋的余地。

在此僵局中,部分中国车企的解决方案为借机加速在欧盟进行本地化布局。虽然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相比欧盟车企的成本优势相对有限。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智能化,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在产品开发速度上占据优势,有调查表明,很多新能源产品的推新时间比以往减半(从40个月缩短至20个月)。

预计从明年开始,比亚迪将在匈牙利生产电动汽车。根据奥地利媒体的报道,其在匈工厂还将与奥地利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今年秋季,比亚迪还将决定是否在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建立工厂。

总的来说,中欧之间的关税博弈势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双方都有筹码,但长期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大家都不是奔着撕破脸去的,而是都想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虽然还没找到那个平衡点,但对双方来说都是不破不立,“中国汽车威胁论”可以刺激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关税大棒”也让中国车企更有拼劲,完成更新更全面的海外市场布局指日可待。【iDailycar】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