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欧洲,中国车企又爱又恨

今夏最火热的莫过于欧洲杯,还有紧接着举办的法国奥运会,对于我们而言,又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欧洲”这个名词却让他们又爱又恨。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以确定是否对其征收惩罚性关税。6月12号,欧盟调查结果公布:将从7月4号起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性关税,其中比亚迪税率为17.4%,吉利为20%,上汽则是38.1%,以上税率是在10%的关税基础上再叠加。对于其他参加调查但未抽样的车企,则征收21%的税率。


从数字上就能看得出,这波欧盟加征关税,最受伤的中国车企莫过于上汽集团。6月13日,上汽MG发布公开声明,对欧盟委员会这一决定深感失望和遗憾,并表示继续坚持全球化步伐,坚信未来将是星辰大海。


先让我们看看中国车企出海欧洲的成色究竟有几成。首先,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销量表现非常活跃,2023年1-12月在欧洲十三国的汽车销量排行显示,上汽集团以24万+的销量位居第一,吉利集团以22万+的销量位居第二,比亚迪以近16万辆位居第三。此外,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欧洲售出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8%,并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15%。


以上汽MG4 EV为例,2023年,该车型是“中国新能源车型出口冠军”。在德国,MG4 EV能够与ID.3分庭抗礼;在英国,MG4 EV力压特斯拉;在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MG4 EV跻身纯电市场前六名。MG4 EV除了在欧洲多个国家销量红火,还热销全球80多个国家,用全球品质征服全球市场。


所以对于此次加征关税,欧盟内部也存在分歧。一些国家如法国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而德国等国家则反对这一举措,担心这可能损害汽车产业内以及全球供应链内的良性市场竞争。


在外界看来,成本优势是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重要竞争力。根据调研机构Jato Dynamics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平均成本不到3.2万欧元,而欧洲的平均成本约为5.6万欧元。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车企的成本优势不再仅仅来自生产的要素成本,垂直整合能力、研发、技术,也都是中国车企得到成本优势的重要原因。


所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应对。


上汽集团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届时,上汽MG的新能源产品能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继续将全球品质的新能源好车推向欧洲市场。据消息称,上汽集团计划在欧洲建立两家工厂。第一家工厂建立在现有工厂之上,年产量预计为5万辆汽车;第二家工厂则从零开始建设,年产量目标在20万辆。上汽正在同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家洽谈选址。


而奇瑞汽车投资了欧洲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西班牙。据报道,奇瑞与西班牙合作伙伴的工厂将于第四季度在巴塞罗那正式开工。而据消息人士称,奇瑞还计划在欧洲开办第二家规模更大的工厂,且其已经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政府进行了会谈。另一家中国企业,远景集团已在西班牙建设了一座价值25亿欧元的电池厂。此外,宁德时代还计划与Stellantis合作在西班牙建设一家超级工厂。


此外,意大利方面则透露可能利用其国家汽车基金,为包括中国东风汽车在内的几家公司提供激励措施。该基金预计在2025-2030年间投入60亿欧元,用于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