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已经“起死回生”,赛力斯怎么办?

频道:车界资讯 日期: 浏览:86402

自9月12日发布至今,将将一个月的时间,问界新M7累计大定量已超过50000辆。特别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两天,问界连续发布订单海报,最后两天总大定量超过10000辆,可谓是气势如虹。

要知道去年问界刚刚推出的时候,其表现可以说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月销量最高时曾超1.2万辆,全年累计销量近8万辆。但是好景不长,今年年初开始,问界系列的销量就开始出现连续下滑。

今年1月,问界系列的销量仅4475辆,环比下跌56%;2、3月销量一度低于3000辆。今年6月份,问界系列在做出了价格调整后,整体销量才恢复到7000辆左右。而老款问界M7的销售情况更是低迷,今年4月以后,问界M7月销量连续数月低于1000辆,最低时仅432辆。

砸下5个亿换来5万订单

问界系列的高开低走,销量不佳,压力最大的是华为的智选车业务团队。

从华为内部最初的车BU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碰撞,到Huawei Inside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一鸣惊人,再到后来智选车成功打造问界品牌,无论是华为内部还是外界,对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发展都保持着很高的期待。

问界已经“起死回生”,赛力斯怎么办?

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投入也不小,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

问界作为目前为止华为打造的唯一的,最接近成功的品牌和产品,如果就此一蹶不振,不仅对华为造车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华为就真的就此打消造车的念头了。

所以这次在问界新M7上,华为是重金投入,只求“挽回口碑”。余承东给出的数字是投入了5亿元升级改造,当然,以余大嘴一贯的风格,是否真有5个亿我们不得而知,但也已经足以说明了华为上下对问界新M7的重视程度,务求“一击即中”。

所幸这次问界新M7成功了,超过50000辆的大定订单,而且据说智驾版订单超过七成,即使后期还将面临着转化率、批量交付的压力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新M7把问界品牌的精气神,把华为在智能业务上的精髓又找了回来,为接下来即将要粉墨登场的问界S7、M9铺好的道路。这颇有些重现当年华为Mate7手机销量一飞冲天,从此华为手机在高端之路上势如破竹的情景。

背后赛力斯仍然深陷亏损泥潭

但是,当所有人都在为问界的复苏欢呼雀跃,都在议论华为之时,却忽略了承担问界生产制造,以及可能部分研发设计的赛力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这个原本在乘用车市场名不见经传,依靠与华为合作问界系列而迅速挤入了新能源车中高端市场,甚至一度公司股价暴涨的企业,至今为止始终没有摆脱两个字:亏损。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10.32亿元,同比下滑11.14%;虽然归母净利润亏损额由17.27亿元收窄至13.44亿元,但扣非净利润由亏17.14亿元扩大至18.85亿元。如果往前追溯,自2019年赛力斯(2022年8月改名之前为“小康股份”)与华为“绑定”合作造车以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巨亏,累计亏损超过87亿元。甚至有许多文章都会就此评价赛力斯是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一万多。

亏损当然是一个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赛力斯是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与整车厂的分成比例约1:9,其中8%是华为渠道的经销费用,2%是技术授权费用。众所周知,车企净利润普遍不到10%,强如丰田也就是7%-8%。而华为的渠道是现成的,不存在很高的渠道成本,却拿走了利润大头,让赛力斯承受繁重的固定资产损益,自然是销量越高,赛力斯亏得越多。

华为亏了吗?至少余承东曾经这样透露过:“目前智选这一块华为没有亏,也没有利润,我们帮车厂实现(销量)过了100万辆,车BU就能盈利。”那么很显然所有的亏损都在赛力斯身上。

事实上,除了与华为捆绑外,赛力斯也在另寻出路。今年3月赛力斯推出了完全自有的新品牌“蓝电”,首款车型的“含华量”全面下降,只有智能座舱使用华为HiCar。但这款车的销量截至10月的累计销量仅为1944辆,远不及问界。换言之,没有了华为的加成,赛力斯更是独臂难支。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逻辑:华为的宗旨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似乎问界造好了,卖好了,是华为的功劳,却救不了赛力斯?那么,与华为深度绑定的赛力斯,究竟从华为那里得到了什么呢?

现在问界是“起死回生”了,同样的问题仍旧是赛力斯能够“起死回生”吗?这还有待观察。

写在最后:

在看过了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问界品牌全过程之后,其实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就会发现目前的情况是:

问界火了,但不代表赛力斯会火。华为帮助车企造出了好车,但不会帮助车企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实力和品牌力,因此车企并不会因为在华为帮助下造出了好车,就一定可以走上良性的经营轨道。相反的,车企在获得了华为品牌、技术和渠道加成的同时,有可能也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进而造成经营上的困难。

这里并不是批评智选车模式,因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必然有利有弊。只是对于那些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缺乏竞争力,将加入问界品牌的生态圈视为救命稻草的二三线车企,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加入问界品牌的车企越来越多,问界品牌力越来越强,系列产品越来越丰富时,智选车模式就会变成“铁打的问界,流水的车企”。这时候,车企能不能活下来,真不取决于华为和问界了。(文/优视汽车 老炮)

推荐阅读:

针对北方用户推出 江淮皮卡寒带版预售

高傲的马自达,终于放下了身段

指导价13.99万起,上市期优惠7000元,新款星途凌云上市,

关键词:华为华为手机